close
[ 2005/4/16, 陳美真 ]

「爸爸,什麼是歷史?」二次大戰後,一個法國男孩問了這個問題,而他的父親,年鑑學派的史學大師布洛克,因而寫了一本史學名著「史家的技藝」布洛克提出揚棄「帝王將相」為中心的史觀,對西方史學影響甚為深遠。近日來,台灣高中教科書的爭議,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個男孩的疑問,找到被統獨意識形態模糊的焦點。

不知祖先只知帝王年號


人,為什麼要學習歷史?歷史教育又有什麼功能、意義?回到這個原點,我們將發現部分史學界人士的焦慮簡直可笑。先不談史學理論,對一個高中生而言,學習歷史除了幫助他考上大學之外,如果還能有點功能,那就是透過對古老事物的瞭解,增加其思考能力;或學習一種、數種瞭解過去因果關係的邏輯與技巧,未來可以運用在現實社會。但台灣歷史教育向來不是以此為目的,在「一綱多本」政策之前、所有的教科書還是國立編譯館壟斷的時代,課本第一頁很明白的寫著「為培養民族氣節、愛國心…」等編纂目的。換句話說,威權體制下的歷史教育,不是要讓孩子學會思考,恰恰相反是要孩子不會思考,只懂得符合國家機器利益的知識。也因此,我們的學生不曉得自己祖先的過去,卻能熟記一大堆中國的帝王年號、條約內容。這個問題被批判已久,筆者不必贅言。


中國為核心扭曲台灣史


過去數十年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是以中國為核心,台灣只能瑟縮在邊陲位置,如今應當以自己的土地為主體,教導孩子瞭解過去,又有哪一國的歷史教科書不是如此。先撇開統獨意識,不管你是大中華主義者,還是台獨基本教義派,你的孩子都必須熟讀中國歷史,但過去「以中國為核心」的史觀,卻嚴重扭曲了台灣史。舉例而言,過去的教科書故意忽略日本在台的建設,也從未寫到後藤新平,完全不提長度是萬里長城六倍的嘉南大圳,盡是著墨於劉銘傳,連短暫巡撫台灣的洋務派丁日昌也扯進來。


這種偏頗的觀點,不僅對不起台灣先民,對劉銘傳也不公平,按、劉銘傳係淮軍李鴻章首席大將,非旗人、亦非科甲出身,一介武官即使官拜一品,頂多也是提督,依制度難以任封疆大吏,但因淮系紅得發紫,才能讓自己人多得一塊地盤,佔個巡撫缺,而劉省三(銘傳字)一心想回京、調任,他在台灣建鐵路、電報,不過是接續李鴻章的洋務路線,捧老長官場,其一生功業在剿捻、平髮匪,台灣巡撫在其墓誌銘了不起略提一筆。可是,為了凸顯中國的核心地位,硬是讓劉銘傳在台灣的形象走樣,台灣人很少知道真實的劉銘傳。


正視台灣史為當務之急


類似扭曲的史實,在高中教科書不勝枚舉,黃興又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筆者認為,去中國化倒是不必,但改變過去「以中國為核心」,把台灣視為邊陲的史觀、教育,卻是當務之急,台灣歷史教育的方向,實在於此。


回到本文討論的原點,如果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盡是與現實脫節,盡是為了特殊意識形態而刪增歷史事實內容,盡是等到學生長大後才察覺被騙了的謊言,我們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從高中歷史教育學會思考。


曾有高中歷史老師說,去中國為核心的教科書是「穢書」,如果老師不在意所教出來的學生只是把課堂上的知識當成考上大學的敲門磚,那也無所謂,若有學生問您「老師,什麼是歷史?」,您又要給他們什麼樣的台灣、什麼樣的中國?


(作者為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一學生)

□ 〔資料來源:台灣日報〕   

鯨魚網站 http://www.hi-on.org.tw/  

眉批:還好是生在網路時代,需要什麼資料只要上網搜尋一下就好,歷史越來越無法是一言堂,也能呈現更多元化的觀點。問題是...有的人連上網搜一下都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