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文仕

荷蘭有一個整潔美麗的小村子,有一天村民的習慣突然變了,垃圾亂丟,有關單位積極研商解決對策,從增加取締人力到提高罰鍰,各種辦法都試了,還是髒亂依舊。後來一位村民提出建議:在垃圾桶裡設計一個感應程式,只要把垃圾丟進去,垃圾桶就會自動掉下一個銅板,作為獎勵。這個想法,當然不可行;因為如此一來,政府恐怕會破產。但村委員會卻接受了這個創意,並加以改良:銅板獎勵,財政既然無法負擔,能不能改為「聽笑話」?每一個垃圾桶設計一則笑話,定期更換。很快的村子又恢復了舊觀,路上垃圾一夕之間消失了,因為大家都想聽聽垃圾桶講什麼笑話。

從「抽象」到「具體」,從「不可行」到「實效」,決策的形成不就是與此類似的、一段持續且不斷修正的過程?在各種對立衝突的價值中尋求折衷,在變化莫測的環境中做到漸進式的調適,正是多元、民主政治決策的本質。

日前內政部召開跨部會協調,提出以ATM非約定帳戶限額轉帳主張,期能增加詐騙集團的犯罪成本,減少民眾被騙的可能性。詎料新聞見報,「輿論」一片撻伐;謝內閣立即召集相關部會緊急危機處理,做出決定以三萬元為轉帳上限,並採三項配套措施。

從昨日媒體反應,喧騰應已告平息。而從這個結論往前回溯,其實就證明了當初跨部會協商建議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當初的「一萬」,何來最後的「三萬」?又,如果沒有協商結論的公開,只做密室協商,又何來民主參與?何來思辯討論?更遑論行政院受多數肯定的最終決策。

在民主、多元化的政治體系,民意在政策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傳播媒體則是這個過程最重要的貢獻者與形塑者。媒體其實很清楚,政府的政策,如果只涉及單一部會業務,未經該部會首長核定,跨部會業務,未經院會通過或院長核定,所有的審查、協商,都只是過程,僅供決策參考的擬議。

然而,問題就出在,媒體為了凸顯議題的「重要性」,往往有意無意簡化了政策過程的意義。媒體與社會大眾似乎有必要以更開放、更理性的態度,來對應政府決策過程的各種討論與「混亂」。誠如德諺所謂「Ende gut,alles gut」;結局好,一切好。只要能達成壓制詐騙、保障善良的政策目標,過程的掀濤,不僅沒什麼不好,甚至可說是民主的必要。(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眉批:其實這次的政策尚未施行,絕對有討論的空間,對於遏阻詐騙集團歪風也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昨天警方也破獲一個詐騙集團組織,問題是在台灣都只能抓到跑腿的人,主嫌往往都躲在中國遙控指揮。
嫌犯要抓,對民眾的教育也要施行,雙管齊下相信不久就會有好成績。謝內閣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