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譯陳成良╱特譯

印度洋世紀大海嘯後,各國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捐款,看起來是前所未見的慷慨,但一些受援國應當明白,其中還暗藏一些「玄機」。

固然各國政府爭先恐後向災區提供捐款,但捐款大部分將以貸款、與資金捐助國的企業簽訂合約的形式出現,受捐助國政府還得償還這些貸款。

華盛頓全球發展中心研究員陸德曼說:「我認為援助國沒有理由向受災國提供貸款。他們很窮,我們很富有。我不明白為何我們要讓他們在十年或二十年後還這筆錢。這只是讓捐助金額看起來很龐大。」

在日內瓦海嘯援助會議於日內瓦召開之前,澳洲以提供七億六千二百萬美元的援助金額位居首位,但如果考慮到這筆錢的半數是給印尼的無息貸款,那麼它在援助排行榜的位置將降至第二或第三位。澳洲還是唯一公開表明反對受災國暫緩償債的大國,更提不上減免債務了。

澳洲監督組織「援助觀察」的歐康諾說:「印尼已欠澳洲十億美元,將債額增加一半是否有利於印尼人民?」「這項援助方案與其說是嘉惠印尼亞齊省災民,倒不如說對我們政府有利。政府得到的好處是鞏固我們與印尼政府的邦交,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

德國也承諾捐助六億六千八百萬美元,但在宣佈這筆捐助資金時,德國總理施若德沒有談到這筆援助的細目。他暗示可能包括減免債務和歐盟、七國集團共同採取的一些救助措施。

最讓人意外的是日本。日本已承諾捐助五億美元。近年來,日本的援助資金大多是以貸款的形式發放。由於日本國內的利息很低,因此提供貸款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負擔。

美國承諾向災區提供三億五千萬美元的資金,但與德國一樣,它仍然需要設法從自己的預算中籌措資金,並考慮以何種方式提供這筆錢。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數據,至十一日美國用於災區援助的金額只有八千八百萬美元。這個金額不包括美國軍方用於救災的資金。

美國總統布希十日表示,美國將信守援助承諾,但美國提供的是附加政治條件最多的援助。美國法律規定納稅人上繳的款項只能用於購買美國產品。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二○○三年的統計,比利時、日本、挪威、瑞士等國提供的援助只有五%附加了政治條件,而英國和愛爾蘭的援助沒有附加政治條件。

陸德曼說,在海嘯中受災最重的四國印尼、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關稅額就達十八億美元,這是美國承諾救災援款的五倍。

(取材自法新社)

羊兒眉批:好玄阿,國際政治也是高明的騙術呢。。。台灣人真是阿沙力╮( ̄ε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waisheep 的頭像
    kaiwaisheep

    *那年夏天的藍色泡沫啤酒海* 蘇明陽的攝影旅行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