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旅行真的是一種Shopping的話,那麼旅遊書(TravelGuide)就從來不單純地是一種指南,一種工具書,而也是旅客們Shopping的內容之一──書中對景點的歷史、文化特色的敘述,乃至當地的小故事,都是人們消費的對象之一。

兩種不同翻譯讀本
這一點,對於倫敦,這個具有兩千年以上歷史,又由於帝國衰 弱,多半靠販售歷史記憶與文化知識維持形象的都市來說,它 的旅遊書的確負擔了大部分這類文化消費的功能。不過,好在 倫敦仍然是個變動中的大城市,九○年代以後的混雜的都市生 活與青少年文化,增添了消費倫敦的另一面向,祇是寫入旅遊 書者不多。

旅遊倫敦,大部分的旅遊書都會以白金漢宮、西敏寺、泰晤士 河及國會大鐘(Big Ben)、大英博物館等為重要景點;文化娛樂活動輔以音樂劇或名店Shopping。不過,能超越這些的就不多了。兩本翻譯書提供了較不同資訊。遠流翻譯英國著名出版商DK的《世界旅行圖鑑》(Eyewitness Travel Guides),以大量取材自實物、實景的彩色圖片,加上各種圖表、建築的剖面圖等,提供了眼見為憑、身歷其境的感受。

在內容上,如果厭倦了主流的參觀景點,首章「認識倫敦」的倫敦名人故居中,可以找到令人驚喜的故事,作為另類的旅遊重點。譬如到迪恩街二十八號及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找馬克思的蹤跡。卓別林與佛洛伊德的故居則分別坐落於倫敦南、北郊。福爾摩斯博物館則在市區的貝克街上。全書剩下的篇幅則依地理位置及行政區分區導覽、再介紹生活及實用資訊。四百多頁的精裝書,企圖兼顧都市旅遊的兩大需求:景點參觀與都市Shopping,呈現倫敦都市風貌的昔與今,可以說是主流旅遊書中,在資訊廣度上十分詳盡的一本。

另一本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貓頭鷹譯自法國Gallimard-Jeunesse出版社的《世界深度旅遊系列》(Guides Gallimard--Londres)。同樣是充滿豐富圖片與實景,編排卻十分不同,第一章便介紹倫敦的自然景觀,詳盡列舉倫敦的動植物,讓人有誤以為是動植物百科圖鑑的錯覺。由於強調深度旅遊,全書的文化氣息較濃,工具書的意味大減,連圖片的選擇上都是以具懷舊氣氛者為多。而在內文編輯上,也蒐羅了許多作家與藝術家的話語或小故事,作為每一景點的註腳。書中特別以兩章來討論畫家與作家眼中的倫敦,呈現他們的作品與文句,有莫內眼中的泰晤士河畔、狄更斯筆下的貧民窟,王爾德筆下的科芬園(Covent Garden)和倫敦東區,以及E.M.佛斯特筆下的火車站、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龐德大街(Bond Street)等。

便宜是唯一的旅遊方式
除了藝文氣息外,書中也談到倫敦人與倫敦話,多數的倫敦人講的並不是標準的「女王腔調」,而是帶有東南區的寇克尼(Cockeney)腔。這種腔調的例子,可以在書末的「影片中的倫敦」一節中找到。電影「豪華洗衣店」裡的小混混講的就是南倫敦的腔調。書本以外的例子,則可以從電影「秘密與謊言」的歇斯底里媽媽,或者從辣妹合唱團怪里怪氣的Rap 中找到。

《世界深度旅遊系列》對於想要體驗倫敦當代都市生活的旅者來說,可能不太能夠滿足。原因是它每一個風景點都較著重於歷史背景的描述。對於初訪倫敦或祇做短暫停留的旅客來說,也比較抓不到重點。不過,針對特定主題,譬如想對倫敦廣大的綠地花園做瞭解,或想以歷史建築為主題規劃行程,《深度旅遊系列》倒是滿適合的。

然而,倫敦還是有許多面貌的。除了「皇家倫敦」、「文化倫敦」的面貌行進緩慢以外,六○年代,美國時代雜誌形容的「活力的倫敦」(Swingin'London)樣貌似乎也回來了。它是影響全世界的青少年rave(銳舞)文化的中心,流行音樂新崛起Britpop 潮流的重鎮。也是歐洲同性戀的重要觀光據點。因此,對倫敦主流的玩法與資訊就絕對無法滿足年輕旅人的需求。中文旅遊書目前尚不能做到對倫敦城市步調與訊息完整的追蹤與傳達。這時,祇能靠英文書了。

美國出版的《LonelyPlanet》和《Let'sGo》系列這類書,厚厚的一本書,完全沒有彩圖,強調的是資訊多且新、省錢的自助旅行玩法。《Let's Go》更強調堅持由大學生來做探訪與寫書的工作,且每年更新,以蒐羅更多價格與據點上的新訊息。就像《Let's Go》在書中宣稱的,「我們相信便宜是唯一的旅遊方式,因為便宜與簡單,才更貼近當地人─你努力省錢才去得成的地方─的生活。」

不像一般旅遊書總是把實用資訊放在書尾,《Let'sGo》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住宿、飲食、娛樂與購物。餐廳以型態與地域分佈兩種方式羅列,十分詳盡。由於是年輕人的觀點,《Let's Go》推薦了在科芬園時髦的素食餐廳Neal's Yard Salad Bar/ Bakery,這個強調自然主義的公司,也兼賣芳香療法等產品。 《Let's Go》也推崇在倫敦大學附近的Wagamama,這家店因為風格化的裝潢及侍者用大哥大科技化的點菜方式而出名,不過店裡的西化了的日本拉麵則令人不敢恭維。在娛樂上,《Let's Go》對每一個戲劇院、電影院、音樂、迪斯可等不同場所及其風格,也各有詳盡的資料和清楚的評論。另外,《Let's Go》還介紹了一些不尋常的「娛樂」,如參觀大麻博物館,或到維達.沙宣美髮學院去洗個頭,順便「聽囉唆的造型師為你的髮型做建議。」

蘇活區有同志咖啡座
就像都市有很多面貌,旅者也有不同的模樣和需求,自從倫敦本地的城市導遊周報《Time Out》首先獨立開闢同性戀旅遊專章以來,許多英美的旅遊書也跟著介紹,以族群需求來規劃旅遊,譬如小孩的倫敦、老人的倫敦、女人的倫敦等。九七年版的《Let's Go》也有一章專論男女同志的倫敦指南,蘇活區一帶的同志咖啡座有完整囊括,同志的專門書店「Gays the World」也在其中,當然還包含了Heaven,這個全歐洲最大的同志
迪斯可。

另外,倫敦當然也是二手商品十分齊全的都市,周末時在許多市集可看得到令人驚奇的二手好貨,DK的指南和《Let's Go》 對市集都有簡單的介紹。如果要找特別的店家,Graham Parker 的《倫敦二手購物指南》(Shopping Guide toLondon)則可
提供詳細的資訊。從骨董到唱片,從書到服飾,各類店名按字母順序排列,列出地址電話與商品評介,不過對於不熟悉路街的旅客而言是一項考驗,本書較適合留學生或長期停留者。

不管是文化上的消費還是商品上的消費,不管是圖片彩頁上的消費還是省錢小秘方的傳授,旅遊書終究是一本紙上神遊,它不能保證的是資訊的時效性和百分之百的正確性,因此,幾乎每一本倫敦旅遊書的最後都會告訴讀者,到了當地,去買一份《Time Out》或《Independent》,不祇是因為它們是權威,因為那才是這個城市活著的證明。

http://www.hellouk.org/forum/index.php?showtopic=98833&st=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waisheep 的頭像
    kaiwaisheep

    *那年夏天的藍色泡沫啤酒海* 蘇明陽的攝影旅行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