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得真精闢....Orz....
來了英國之後對於人家旅遊服務系統之完善細心體貼人性化,感觸真的很深。
台灣對這方面的東西還剛在起步階段,我相信以後等大家越來越有概念的時候會慢慢改觀的。
from 中時旅遊網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EXC-index/0,3816,1705,00.html
文、攝影/陳火旺
在政府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號召下,台灣觀光真的動了起來!不過這個動,有點像是烏龜吃了搖頭丸後的那種動,有時緩慢;有時衝太快;又有時左右搖擺沒方向,動得台灣觀光發展滿目瘡痍,也動出了台灣旅遊4大怪現象。
第1怪:到處都在放煙火
▲台灣節慶如同放煙火,短暫炫麗後就一片漆黑。
從政府大力推動觀光後,台灣各地處處可見所謂的「季」跟「祭」,而且很多不忘加上「國際」2字,好呼應行政院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政策,也藉此讓大家佩服主辦單位的國際視野與決心。
浮濫的「國際性」活動
在這種各縣市鄉鎮統統動起來的活力下,台灣真的幾乎周周都有「國際性」活動。這禮拜是國際風帆節、下禮拜是國際花卉藝術節、下下禮拜是國際石雕藝術節、再下下禮拜則是國際假面藝術節,接著又有國際合唱節、國際貨櫃節、國際海上花火節、木雕藝術節、海鱺節、甘藷季、蓮花季、陶瓷嘉年華、茶藝博覽會……等等。
只不過,這些活動「國際」在哪裡?有哪幾個真的吸引大批外國人或真的促進觀光客倍增了?
本地人捧場 少見觀光客
▲台灣有許多美景、等待大家用心欣賞。
秀姑巒溪的國際泛舟邀請賽,每年大大打著「國際」兩個字,卻年年都是台灣本土團體組隊參加,偶爾有幾個在台工作的外國人組隊報名,讓隊伍中出現了金髮藍眼,大家就開心到不行,高喊「國際化有成」!苗栗的國際假面藝術節,每年邀請幾個國外團體來台表演,從國外借來一些面具,然後統統擺在一個小到不行的展覽室裡,接著大力宣傳,吸引台灣本地觀光客前往大賺門票錢,但吸引了多少外國觀光客?有什麼比這活動更本土?
看看日本怎麼做?
以鄰近的日本為例,為了促進觀光活動真正國際化,許多縣市都會設置「國際人員」。例如鳥取縣,光是這個面積不到台灣1/10、人口不超過100萬,在日本算是鄉下到不行的小縣裡,就總共設置了30多名國際人員,並聘請包含了1位台灣人在內的12位國外員工。這些國際人員除了翻譯與接待國外訪客外,平常還要下鄉到小學或社區,針對各自所屬國家的語言、文化、菜餚、風俗習慣等提供教學或經驗交流﹔在這樣的用心下,即便一個鄉下村民,也多多少少都能具有國際觀點,能對外國遊客產生一種熟悉與親切感,進而讓觀光客感到被尊重。這才是促進國際觀光的扎根工作。
然而,台灣的季跟祭,就如放煙火,大大的聲響、大大的宣傳,卻在短暫的花火後很快進入黑暗。究竟台灣有多少個季跟祭,是真的讓文化或觀光扎了根、促進了國際化、引起共鳴?總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之後,剩下一本漂亮的書面紀錄以及各項海鮮季後殘敗的生態。
預算花了不見成績
▲不同地方的觀光活動,處處都是一樣的噱頭。
好吧!即使煙火炫爛不錯看,但是,要花錢。隨著政府推動觀光,也讓縣市政府或觀光局只要提出觀光活動計畫,幾乎都可在立法院或議會順利過關取得預算。但在這每年近百項的季跟祭中,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活動與記者會都是委託公關公司辦理。最後是,管它是水梨季、葡萄季、甘藷季,還是芭樂季,所有的活動內容幾乎都是「大聲公比賽」、「大胃王比賽」,所有的活動宣傳記者會統統都是「上空美女模特兒彩繪」、「泳裝浴衣」、「原住民跳舞」,原因是,他們都找同一家公關公司辦理,或者彼此抄襲;問題是這些活動內容與主題何干?與國際化何干?而政府積極推廣一鄉一特色的「特色」在哪裡?
在這樣的狀況下,台灣的觀光客倍增預算,最後只肥了公關公司、只肥了活動廠商,而納稅人的血汗錢,也在這一場場的煙火秀中被敗光。
第2怪:人人都在蘸醬油
一場場的季與祭花火,讓台灣旅遊活動似乎熱鬧非凡、豐富萬分,但實際上,卻是人人都在蘸醬油。而這樣的蘸醬油方式,正是扼殺台灣美好文化與景點的最大凶手。
原住民歌舞成暖場秀
▲不管與原住民有沒有關係,在許多觀光活動中,都安排了原住民歌舞表演。
以大部分季與祭中常常看到的「原住民歌舞表演」為例,不管是海洋祭、水果祭,不管沾不沾得到邊,經常都會有主辦單位邀請原住民來表演歌舞,藉以暖場造勢,也宣示尊重族群。然而,當原住民歌舞成了一場場只是暖場用的表演秀,當不管卑南族、排灣族、布農族還是泰雅族統統穿上花花綠綠、跳起類似阿美族的歌舞後,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導致大家以為「原來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不過如此」。
文化藝術膚淺化
▲台灣在地文化成觀光訴求,但深度普遍不足。
事實上,台灣原住民的藝術文化〸分深刻,只要深入體會,就會了解原來泰雅族織布如此美麗堅固;泰雅族娶老婆一定要挑大屁股,就因為屁股愈大、愈能織出幅面寬廣的布。排灣族的木雕藝術,是那種帶著天真、卻又能夠震撼人心的深刻之美﹔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曾在奧運會上響徹國際、震撼國外藝術家﹔而阿美族的歌舞,也不只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那種亂唱亂跳,而是有著極為迷人的動作與涵義。
但這一切的深刻與可能的文化藝術感動,卻都在台灣觀光淺碟蘸醬油的表演方式中徹底遭到埋沒,甚至扼殺了文化發展,讓大家只重噱頭。
蘭嶼之美豈僅於此
▲蘭嶼之美,正在蘸醬油玩法中逐漸消逝。
又例如台灣旅遊業者當前正積極推動台東、蘭嶼、綠島3日遊的行程。台灣的離島極美,蘭嶼更是保存著〸分濃厚的特有達悟族文化,但因為交通與其他因素,許多人想去蘭嶼卻苦無機會去,而業者推出這樣的行程,正好投其所好,因此大受歡迎。
問題是,仔細檢視這樣的行程就會發現,因為要搭配船班與住宿,所以這類行程中的蘭嶼經常只停留3、4個小時,4個小時的蘭嶼行程,看到的就只是蘭嶼的龍頭岩、軍艦岩、玉女岩等等無聊的陸上景點,抱著滿滿期待而來的遊客,最後的結論往往都是:「原來蘭嶼如此無聊,根本不值得來。」
小琉球之痛 殷鑑不遠
▲小琉球的威尼斯海灘極美,卻少有人真正認識。
當年的小琉球就是這樣被玩死。儘管小琉球是台灣唯一一座珊瑚礁島嶼,潮間帶旁那粉粉紫紫藍藍綠綠的珊瑚碎片美到不行,威尼斯海灘的細沙更如棉花般細緻柔軟,但就因為當年旅行團大多只安排小琉球半日遊,看看陸上無聊的岩石景點,讓大家有了那種「來過了」的快感之後就離去,也因此,幾年之後,直到現在,小琉球還是擺脫不了那種無聊到死的旅遊壞印象。
蘭嶼極美,綠島也極美,但這些美是需要花點時間好好沉靜,與當地人好好交流,最後才會進入心中、看到文化、成為永遠難忘的那種美,而目前這樣的蘸醬油玩法,正在糟蹋這所有的美,讓所有參加這種玩法的旅客,留下的只是超級無聊或海底溫泉人擠人,像下水餃的負面印象,一輩子該來一次的滿滿期待,最後成了一輩子來一次就夠了的滿滿失落。
走馬看花 難吸引人
直到現在,台灣的旅行團還是很難擺脫走馬看花的景點遊覽方式,觀光局積極推動的「台灣觀光巴士」也幾乎全部委由旅行社以這樣的方式操作辦理﹔然而,台灣觀光客源以日本、香港與歐美客為主,這些國家人民又大多以定點旅遊方式為主,這樣的行程安排,如何吸引人?如何讓人深刻與感動?如何吸引回流?
第3怪:觀光重硬不重軟
為了推動觀光,這幾年來觀光局年年最少編列70億元上下預算,加上各縣市政府地方預算,總計超過百億,碰到專案與大建設又更驚人,然而,這些錢的用法,卻大多只重硬體不重軟體,讓觀光推動最後只成為一場場的風光剪綵,卻未能永續。
望安綠蠵龜館 虛有其表
▲花了上億元興建的澎湖綠蠵龜館,僅剩下讓遊客吹冷氣的功能。
以澎湖望安為例,由於望安地區海灣適合、加上少開發污染,也因此成為台灣目前少數仍能吸引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淨土。2002年9月間,觀光局斥資1億元在此興建了綠蠵龜館並找來副總統呂秀蓮開幕剪綵,風光萬分,但是3年後的現在,這座綠蠵龜館只成為遊客口中的「最佳冷氣房」。
台灣生態資源豐富,但生態之美不只是看,更需要解說。望安綠蠵龜館除了裡頭擺放了一點綠蠵龜模型與照片外,沒有提供任何解說服務,也沒有任何搭配的套裝行程。當然,海岸必須淨空保護,以免妨礙綠蠵龜產卵,但依舊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讓遊客認識綠蠵龜,進而參與保護綠蠵龜,這才是興建綠蠵龜館的最大價值。但從開幕至今已經3年,沒有任何深刻的經營軟體出爐。一座冷氣房,需要花費1億元來興建嗎?
馬祖芹壁 美景遭破壞
▲毫無章法的建設,讓美麗的馬祖芹壁變了樣。
又例如馬祖芹壁,這個美得宛如地中海畔的海濱山城,其古老花崗岩印章屋色澤與彎曲街道,是經常被稱頌的絕佳美景;但從2005年年初開始,隨著連江縣政府更新階梯、在海濱咖啡屋旁的欄杆上製作大批的青蛙雕像之後,就一切都走了樣。更新階梯是為了安全,製作青蛙雕像是為了符合當地信仰,然而,就算真的不得不作,難道不能以破壞性更小或色澤更相同的建材來興建嗎?卻讓一個美美的芹壁就此變了樣。
墾丁佳樂水 開路釀悲劇
▲墾丁佳樂水,現在只剩寬廣馬路與破碎蜂窩岩。
又例如以往的墾丁佳樂水地區。佳樂水的海岸地質侵蝕與蜂窩岩之美讓人傾倒,也年年吸引大批觀光客。但為了方便遊客開車進入觀賞、增加營收,滿洲鄉公所居然異想天開找來怪手與鋼筋水泥,從大片的蜂窩岩當中打出一條寬達5公尺、長達數公里的水泥道路。最後,佳樂水幾乎不再有遊客、只剩下滿地破碎的蜂窩岩與筆直大馬路。而這一切,居然是發生在墾丁國家公園區內。儘管有著國家公園法的嚴格保護、儘管道路施工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卻只在最後蜂窩岩都被打毀後,才將滿洲鄉鄉長移送法辦,卻未能提前阻止破壞的悲劇發生,到底權責畫分出了什麼問題?
祝山看日出 買票似噩夢
又例如阿里山的登祝山小火車,這個已經經營了幾〸年、也是台灣最為外國人知悉的旅遊路線,直到現在,每逢假日或跨年人滿為患時,因為無限制賣票,而且每張票都沒註明搭車時間與車廂,也因此讓所有提前一天買了票的遊客,每個都必須趕在清晨3、4點就去排隊,歷經宛如逃難過程與翻覆危機後才能抵達祝山看日出。只是一個簡單的流程控制不肯改善,就讓阿里山的旅遊品質至今依舊停留在20年前。
硬體拚命建 軟體在哪裡
這些年來為了推展觀光,具有工程背景的執事者與其他政府部門工程學者的參與下,台灣觀光也走上國際比圖、高山纜車、道路景觀改善與全新的風景區設置或建築體興建等等硬體思維,讓台灣觀光真的硬了起來。只是,硬了之後,軟的在哪裡?
由於觀光組織積極擴張,這些年來觀光局幾乎成了全台灣升官最快的單位,但直到現在,觀光行政依舊難以整合。例如馬祖、澎湖的觀光,到底是由縣政府主導還是風景區國家管理處主導,已經讓人眼花撩亂,成了資源的重疊浪費與爭功,但直到現在,連最基本的台灣形象與觀光定位都還搞不定。
第4怪:大家一起來搶錢
政府推動觀光,卻一直未能改變離尖峰失衡問題與創造永續經營信心,讓部分旅遊業者至今依舊存在投機搶錢心理,也讓國內旅遊品質一直無法提升。
短視近利 毀了綠島
▲綠島的寧靜之美,已被摩托車破壞殆盡。
以綠島為例,整個綠島一年遊客超過30萬,但遊客大多只集中在暑假7、8月間前來,最多時一天就有高達上萬人。這麼多人、但卻又如此失衡,也因此讓許多旅遊業者不願投資在整體的設施改善,只想利用最簡單的工具在暑假期間好好撈一筆。幾年下來,當年的純樸綠島,現在只見處處摩托車呼嘯、廣告招牌雜亂林立、珊瑚礁垂死、品質低落的民宿與旅館一家家成立,完全失去小島該有的寧靜之美與豐富生態生命力。
在國外,許多小島都被規畫成一島一飯店,整個島上就只有一個渡假中心,遊客可以在裡頭安安靜靜的休息、賞景,而這樣的方式,也為這些小島帶來了一年四季都不中斷的人潮。綠島也有這樣的條件與資源,只要好好協調,設立幾個高品質的渡假中心,讓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就可以大幅改善這種只集中在暑假搶錢的短視經營方式。
政策失當 束手無策
▲混亂的溫泉水管,正是台灣觀光業只顧搶錢不顧環境的最佳寫照。
然而,正因為長期政策的缺乏與離尖峰嚴重失衡,讓業者即便用心投入,就必須抱持一年休半年、或是周休5日的最壞打算,誰敢用心?
面對這樣的狀況,縣市政府與觀光局依舊沒有想要透過總量管制、改善環島大眾交通、或是進行整體造街計畫與提出長期經營計畫來改善,卻僅僅想到要抽觀光稅,讓人無法理解這樣的心態。
台灣的離島,不管綠島、蘭嶼、小琉球,甚至金門、馬祖、澎湖,每一座都有其不同的美景,但現在幾乎每一個島都只淪落為暑假搶錢中心。
大陸觀光客 來台成肥羊
▲台灣處處有美景,卻缺乏專業、有效的開發與利用。
又例如旅遊業者這些年來積極推動兩岸交流與大陸人士來台,認為這是台灣觀光的唯一未來,但事實上台灣旅遊口碑正在對岸遭受臭罵中。以目前經由第3地來台的大陸旅客為例,包含轉機、繁複的申請手續、先到第3地入境之後再出來、所有的開支等等,平均8天7夜的團體行程要價台幣6、7萬元。這6、7萬元看似高價,但事實上很多錢都已耗在轉機、入境第3國、或者進了大陸旅行社口袋,加上台灣接待旅行社自己惡性競爭,最後真正收到口袋裡的,最多只有每天每人大約台幣1200元到1500元,這些錢,必須用來安排這些大陸遊客住宿、餐飲、交通,還必須要有盈餘,以台灣的消費水平來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花了6、7萬元的大陸觀光客來到台灣,只能去住便宜到不行的旅館,甚至廟裡的通舖,去玩不用門票的景點、吃每桌10人1200元以下的超低價餐、最後還要被帶著去購物;甚至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轉賣人頭現象,平均每個人頭80元美金,由靠行旅行社付給接待旅行社後就可以把大陸遊客帶走,任宰肥羊,一罐售價1200元的普通茶葉,可以賣到9千到1萬5千元,一瓶鹿茸酒開價上萬元,種種的品質低落與強迫高價購物,正讓台灣旅遊在對岸口碑壞到死。
台灣觀光 未來在哪裡?
低價搶客、不合理的價格、沒有永續經營的計畫與決心,在在讓台灣旅遊不論出國、入國,都慢慢淪為搶錢中心,而所謂的品質與深度,慢慢成為噱頭,距離愈來愈遠。開放對岸觀光客來台,真的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到底我們自身的政策在哪裡?
觀光行政難整合、離尖峰失衡、國際形象模糊、缺乏深度、國際化淪為口號、缺乏扎根、服務品質低落……,一個個問題,至今連解決方案都未能在觀光客倍增計畫中看到,只看到政府依舊努力規畫硬體、努力申請預算、努力在國際來台人數上灌水、努力把商務客數字變成觀光客數字自欺欺人。硬的有了、官升了、錢花了、數字好看了,但台灣觀光真實永續的經營政策,到底在哪裡?
■陳火旺簡介
(陳火旺,天天上山下海,玩到廢寢忘食,以致於肝火很旺的旅遊作家,想與他對話,問他相關問題,e-maile到travel@mail.chinatimes.com.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