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om: http://blog.pixnet.net/loongchih/post/11723451

那個時候的台灣建設真的很有異國風情呢~   歐式中式與日式融合在一起~讚~
找個機會要去把這些建築物都拍一拍。

延伸閱讀
捎個短訊之後──漫談日據時代台灣明信片
    文章裡面介紹了很多日據時代台灣明信片的分類和由來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數位典藏系統
    可以線上看日據時代明信片, 有2887張,不過沒有仔細的作者和年代介紹
 台北鳥瞰照與明治橋

國家圖書館的台灣記憶展圖像部分
    大部分都是日據時代的明信片,詳盡的紀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收藏了四千多張呢。

 














其他國家圖書館的特展感覺也很棒,有機會應該找個時間去逛一下。
現在很先進,所有的資料都有做在網路上面了,瀏覽網路順便發發思古幽情也不賴,
不過這種歷史的東西可以親眼見到的感動還是不一樣的。

既然我們的歷史課本都不教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那只好自己去找回來嚕。



日治時期的老明信片—再現19世紀臺灣風情

臺灣總督府始政十週年紀念明信片,(開新視窗顯示大圖) 《臺灣總督府始政十週年紀念明信片》
  世界上最早的明信片是在1869年當時由奧匈帝國發行,因兼具價廉、便利的特性,很快就風行歐美各地,成為人們傳遞訊息、收藏展示的對象。1905年,臺灣出現第一場明信片交換會,當時臺灣總督府首度發行「紀念繪葉書」(加印繪畫或相片的明信片),紀念日本治臺的「始政十周年」,這就是最早在臺灣發行的官方明信片。
  日治時期的明信片,依圖像精粗,可分為三類:影像最細緻的是照片製成的明信片,市面上並不多見。其次是用珂羅板印刷的明信片,這種明信片的圖像細緻,不過因製作方式繁複,生產量也不大。因此,可以大量複製的平版印刷,取代了前二種的形式的明信片。
  色彩方面,初為黑白影像,後來使用植物與礦物染料,手工彩繪;一直到1910年代才開始有彩色明信片,1930年代,彩色印刷品成為明信片的主流。
  本館所藏日治時期明信片總數約有4000餘張,內容多樣化,有臺灣漢人、原住民的人像照、傳統風俗習慣、清末舊街,也有20世紀的新式街道、歐式建築,或者是巨大的客輪、各地的博覽會等,充分反映出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waisheep 的頭像
    kaiwaisheep

    *那年夏天的藍色泡沫啤酒海* 蘇明陽的攝影旅行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