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初看的一部法國片,講述一個法國學生到西班牙留學拿經濟碩士和來自七國室友住在一起的故事。不錯的片子。現在重新看人家的影評真有感覺,喜歡片頭和片尾的兩段...
男主角剛剛到了西班牙時的喃喃自語:
When you first arrive in a new city, nothing makes
sense. Everythings unknown, virgin... After you've
lived here, walked these streets, you'll know them
inside out. You'll know these people. Once you've
lived here, crossed this street 10, 20, 1000 times...
it'll belong to you because you've lived there.
That was about to happen to me, but I didn't know
it yet.
世界有多大?不是一個地球大小,而在於自己的眼界。最後導演重疊著這七國學生影像,沙維說著自己是義大利人是德國英國人等。因為經過這一年的洗鍊,他已經不只是個法國人,而是有著更多生活體驗文化融合的年輕人。
http://www.truemovie.com/2003moviedata/EuroPudding.htm
http://www.truemovie.com/2005moviedata/RussianDolls.htm
http://blog.yam.com/citypoet/archives/781276.html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675070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263880
http://www.socialforce.org/phpBB/topic_12949.html
以下引用在其他網站, 看到評論國際化的言論. 個人找不到作者, 希望他如果看到, 能夠准許個人引用. 如蒙原作者放棄版權, 希望各位大量轉送以破統媒洗腦之功.
Q:台灣是閉塞的,國際化不夠。
A:台灣每百人平均每年的出國率是32人次(2002),亞洲之冠高過日本.水準和歐洲一樣,記住: 在歐洲要出國,往往開車或坐火車就可;台灣人出國一定要坐飛機,平均費用高得多.(2002年,台灣總出國人次752萬;日本1652萬;台灣每百人32次;日本每百人13次)一個平均的台灣人看世面,不低於一個平均的美國人或法國人.台灣自荷蘭人開港以來,就是貿易國家,東寧王國以對日法英西貿易為生存主軸;清治下和日治下,台灣都以貿易為主.台灣對世界曾貢獻過鹿皮,鹽,糖,樟腦(十九世紀時佔世界80%產量)烏龍茶等等,清治時墨西哥金幣美金和英鎊都可通行.台灣有文字史以來,就一直很國際化.只有不知道台灣才會坐在咖啡店裡,想像自己閉塞就等於是台灣閉塞.
Q:台灣人英語能力不足,所以是閉塞。
A:台灣人近百年來都至少是雙語;老一輩是日語和台灣語言;這一輩是國語和台灣語言,加上國中必學英語,很多人都是三,四語.再者英語能力法國人並不比台灣人好.就世界各國而言,台灣人是最不閉塞的民族之一.
Q:什麼叫作國際化?
A:國際化是要有範疇的,比如個體商業國際化,總體經濟的國際化等等.如果一直談”國際化”,卻沒有一個範疇作上下文(CONTEXT),那麼這個人是在空談.文化上,有國際交流,卻是不可能有”有意識的國際化”,因為文化是生活反應;你怎麼生活,那就是你的文化.你生活是活的,是演變的,所以因為世界交通和通訊的更趨便利,理論上人類各社區的生活方式的同質性會變高;有人就把這個叫作全球文化;但是這不是文化國際化.
Q:”英語化”就是國際化嗎?
A:這恐怕是法國人和阿拉伯人會大聲說不,請注意,他們並不反對英語.
Q:世界上將”英語化”說成是國際化,並且說不這麼作就是閉塞的人有多少?
A:這說法,在歐美非洲都不曾聽過,只有台北少數群體在推廣這個說法.
Q:在世界人類社區中,台灣人的文化要如何自處?
A:作你自己,讓你自己和你子孫的生活方式自然演化.美國人來台灣是要看你台灣生活經驗,他們不是來看你對他們”模仿動作”。同理歐洲人要看你蜂炮年祭(嘉年華)不是仿歐嘉年華.他們想向你學習,就像你想向他們學習一樣.你對他們咖啡的興趣,就像他們對台灣泡沫紅茶好奇一樣.加拿大國家郵報曾以三大頁從台中報導”台灣發明”泡沫紅茶,瑞士新蘇黎世報也曾有一篇好奇報導.)台灣自世界取得新物,也給予世界新物.這叫作國際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