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統一超商引進、登陸台灣的無印良品MUJI,原本是西友集團旗下超市,為了與同業區隔,創造差異化的自有品牌系列,結果卻成為一個行銷全球的成功品牌。

日本西友株式會社於1980年開發自有品牌無印良品,1983年在東京流行發源地「青山」地區,開出第一家獨立旗艦店,受到消費者肯定後,1990年負責這個品牌的部門自西友獨立出來,正式成立良品計劃株式會社。

發展至今,這家公司已有23年的歷史,目前年營業額超過1,151億日圓,員工數超過2,890名,在日本國內共有直營店121家,經銷點146家,是日本最大的生活型態商店(Life Style Store)。

除了在日本發展成功,無印良品目前在英國、法國、香港三地已經成立子公司,海外店舖數達26家,台灣是繼英國、法國、愛爾蘭、香港、新加坡、韓國後的第七個海外市場。

回顧無印良品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可說是日本零售業競爭下的產物,她也為日本零售市場成功創造一種新興業種,隨著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甚至影響到其他地區消費者的生活型態。

超市產業在1955年進入日本後,接下來的30年間,超市業和製造商之間,為了商品零售價的主導權一直爭戰不已。為了向全國性品牌(National Brand,簡稱NB)的製造商爭取更好的交易條件,同時也彰顯自己開發商品的力量,各大超市業者於1965年代紛紛大張旗鼓,推出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簡稱PB)的家庭用品、食品、家電等商品,並以較低的價格和全國性品牌競爭,PB商品百家爭鳴時代由此開始。

不過,當時的PB商品多只注意到製造及銷售者的利益,忽略消費者的感受,因此也未能得到消費者持續的支持。在1977、1978年時,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一向給人「便宜而品質也不怎麼樣」印象的PB商品,銷售跌到谷底,各超市業者開始警覺到必須重新檢視自家PB商品策略,才能挽回頹勢。

當時西友超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因和美國大型零售業SEARS合作,西友商品開發的想法有所轉變。也就是說,開發商品要得到消費者的支持,光是便宜是不夠的,惟有追求品質,也就是創造商品的附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改變消費者對超市商品品質不好的印象,西友重新檢視PB商品策略,重新定位。

西友超市推出無印良品系列

透過和Saison集團的商品科學研究所合作,西友每個月進行約10場共400人的消費者訪談及消費實況調查,將募集到的商品概念加以商品化。在當時的西友集團社長提清二的支持下,1980年12月,第一批31種食品、9種家庭用品的無印良品系列商品問世。1981年再推出23個品項的衣料,此後持續開發各種生活形態所需商品,目前商品總數有5,000個品項。主要開發概念不外以下幾個原則:

一、善用素材

日本的鮭魚罐頭原本只使用形狀完整的鮭魚肉來製作;但無印良品發現家庭主婦在料理過程中,多半是將魚肉弄碎後料理,並不需要完整大塊的魚肉。所以就推出以鮭魚頭、鮭魚尾部位魚肉製作成的鮭魚罐頭,既不影響品質,又得以降低成本。後來的蟹肉罐頭、味噌、醬油、蜂蜜等產品,也以同樣概念開發。

又如,原色羊毛毛衣羊毛不染色,以其原色製成毛衣,有黑、白、灰、茶色。藍染服飾以中國雲南手工藍染布製成,手染布雖有顏色不勻的缺點,但消費者卻認為這樣反而有其特色,也創造出相當好的銷售成績。

二、製造過程精簡

有鑒於香菇大小不一,或碎裂不會影響風味,無印良品省去不必要的撿品過程,並善加利用原料,推出碎裂香菇銷售。同樣概念的商品還有蘑菇切片、玄米茶、即溶咖啡等。

棉被則一律設計為純白色,因為九成消費者都會另外加上被套使用。

功能簡單的腳踏車,更開創無印良品的長銷紀錄。無印良品把台灣製造的零件運回日本組裝,大幅降低腳踏車的製造成本,並於當時最紅的時尚雜誌上由模特兒示範騎乘,由於外型簡單漂亮,帶來購買熱潮,這項商品長時間穩坐單品銷售冠軍。

三、簡單化包裝

推出補充包的衛生紙、泡麵、牙刷等,省略不必要的包裝成本及加工成本。例如補充用面紙組合,以一個可重複使用的面紙盒,加上五入裝的補充用面紙一起銷售。

又如再生紙筆記本封面無任何花樣,所以不分左開右開都可使用。

成功的品牌,命名、包裝、廣告文案功不可沒,無印良品的命名者田中一光,在當時充斥外來語片假名的命名方式中,慧眼獨具選中"無印良品","無印"取其包裝簡單、製造過程精簡,不拘泥於品牌的特質,而"良品"則是西友對其所開發商品的品質承諾。包裝袋則使用再生紙製作的紙袋,符合自然環保的品牌個性。

當時的廣告文案也屢有佳作,例如"無印良品-有道理的便宜"、"鮭魚全身都是鮭魚"、"不裝飾的愛"、"每個人每個人的無印良品"、"自然、當然、無印"等,都完整傳達當時商品開發的理念。

儘速展開獨立店

然而,這樣集菁英智慧開發出來的無印良品商品,在上市初期,並未如眾人所期待大賣特賣。田中一光回首當時的情況指出,無印上市時只有40個品項,商品淹沒在賣場中無法突顯;包裝也較樸素,不夠引人注意。此外,當時各賣場普遍不依總部指示,隨意陳列販賣商品。

要讓無印良品成為真正的品牌,一定要讓商品突顯出來,這是田中一光大膽的提案。於是,產品上市二個月後,西友社長提清二在一次無印良品商品開發人員的聚餐上指示,要在紐約或青山、六本木這樣的流行發源地開店。

經過兩年時間籌備,無印良品的第一家店青山店,於1983年6月開幕。當時青山店二層樓的店面合計共31坪,由田中一光、杉本貴志協助設計,外牆是明治時代的舊紅磚瓦,店內的地板、貨架則是信州舊建築的建材拆下後再利用。店內的天花板、牆壁也都是未經裝飾的水泥壁原貌、管線外露的倉庫風格,非常符合無印良品的形象。

由於這家店相當特別,媒體蜂擁而至,同時無印良品價廉的商品概念,也得到年輕人及各年齡層顧客的支持;商品品項數逐漸增加至450種。結果青山店的業績超過當初預估目標十倍,第一年就創下1.2億日圓營業額的紀錄,這家店的成功,是無印良品獨立發展的轉捩點,1989年,這個部門正式獨立成為良品計劃公司。

根據日本日經流通新聞針對自主性較強,29歲至32歲的消費族群,進行品牌好感度調查的結果顯示,無印良品因為擁有讓消費者購物安心、商品的流行感及合理的價格等特性,名列「品牌好感度」調查的第一名,比率高達51.1%,受到日本消費者高度的支持。

台灣無印良品指出,發展至今,無印良品已結合許多具高度文化素養的各國藝術工作者,展開各種跨文化、跨領域的創作開發工作。未來,這個品牌將致力於提倡簡約、自然、富質感的MUJI式現代生活哲學,讓無印良品多年來實踐的「No Brand」精神延續,並持續貫徹對材質和流程檢視,以及簡單化包裝的堅持,讓台灣的消費者也能享受到富有質感卻價格合理的各種生活商品。


文部份轉載20031029/經濟日報

 

 


MUJI品牌名稱的由來
 
 
 
 
無印良品創於1980年代,是西友百貨公司的一支。日本西友株式會社於1980年開發自有品牌無印良品,1983年由田中一光(Kazumitsu Tanaka)擔任藝術總監。杉本貴志則負責室內裝潢,藉由再生和號稱「未經設計」的材料,在東京流行發源地「青山」地區,開出第一家獨立旗艦店,1990年負責這個品牌的部門自西友獨立出來,正式成立良品計劃株式會社。

「無地/印」(muji)是沒有花紋的意思,不過日文店名「無印」(mujirushi)意為「無品牌」。

原本意欲表現的無名無特色竟成了設計師的註冊商標。原來是在八○年代初期,日本正瀰漫著重視品牌與修飾性的設計師風潮,因而引發另一股反品牌反體制的力量。在西友株式會社的總裁堤清二的號召之下,找來幾位從事創作,且具有理想性格的朋友如田中一光、小池一子、天野勝(服裝設計師)及杉本貫志(建築師)以簡約的理念創立一個當時只是附屬於西友內部營運規模的「private brand」,名字就叫做「無印良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