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5/5/2, 許家馨 ]

相信許多留美台灣學生都有類似的經驗。由於語言相同,我們格外容易與大陸學生打成一片。如果氣氛許可,我會試探性地問他們對台灣的看法。有人反射性地搬出「台灣就是中國神聖一部分」的官調,也有人為表尊重不願表達意見。接下來,當主動為他們解釋為什麼會有台灣獨立的主張,台灣內部族群的多樣性和內部對立的歷史起源後,這些在美國一流大學裡的優秀大陸青年,幾乎清一色地失聲叫道:「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廿世紀影響深遠的猶太神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曾經說道:「如果真能認識一個人存有的全部,你很難對他生出仇恨。」侵略性或壓迫性民族主義的政治操作,剛好必須反其道而行。它必須簡化、扭曲民族敵人的形象。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簡化、抹殺其歷史與其理性,簡言之,就是「去人性化」。當敵人在我族眼中,再沒有普世人性能夠理解的理性與歷史時,憐憫同情之心無從產生,仇恨才會肆無忌憚。



這種仇恨政治策略在民主社會中多少仍受言論自由、憲政體制以及公民社會的約制,但是中國這種專制政體,卻給予通行無阻的渠道。統一意識形態的教科書是基本工具。五萬名網路警察全天候監控網路,過濾不當言論,必要時直接關閉網站,也已眾所周知。但一般以為中國的媒體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接受市場洗禮,大體上仍淡化了共黨傳聲筒的色彩。其實,共黨在收放之間仍然對媒體掌有絕對的控制。二○○二年在美國國會的幕僚圓桌座談中,以揭發中國社會經濟問題聞名的前《深圳法制報》記者何清漣女士就作證指出,當中國崛起,對於輿論控制的需求反而更為強烈,手段也日益細緻。無論國家或民間報紙,中共宣傳部與文化部有專門人力每天針對敏感新聞的內容,甚至標題大小與版面直接透過電話下達指示。


一九九九年江澤民內部指示要以非政治手段解決政治問題。應用媒體上,意思就是要透過無法讓外國人權團體抓到把柄的方式,處理「不乖」的記者。何女士以其親身見聞,指出這些手段包括同儕孤立、電話竊聽、外出跟監、侵入個人電腦檔案、以「收賄」罪名監禁曾收禮的記者,甚至,更絕的是,以色誘仙人跳的方式,威脅記者,尤其是女性記者就範。


連戰北大演講的最大敗筆,就在於他忘記了他的聽眾,即便是中國精英,仍是在極端信息封閉的環境中了解台灣。若他在台灣內部批判台灣民主,反對獨立,台灣人民或能了解他的主張作為民主社會中多元聲音的一種,不一定帶有侵略與壓迫的意圖。但是,當同樣的話在中國道出,並被大力渲染後,中共在廣大中國人民心中,透過信息鎖國政策所建構出來的那無歷史、無理性、反對台灣多數民意,因此值得厭惡、仇恨的「一小撮台獨分子」的刻板印象,卻被大大強化。


表面上連胡公報達成了和平共識,但僅僅強調反獨護統、批判台灣民主的連戰,卻給了中國更廣泛的內部支持,鼓勵中共製造更多「許文龍事件」,或採取類似的違反人性尊嚴的手段,以隱形的暴力達成其統戰目的,而這將進一步激化防衛性台灣民族主義。同時,如果國民黨「聯共反獨」的策略屬實,可以預見,國民黨對於台灣內部其他勢力的態度將受到中共的牽制,將更加沒有彈性。從共和民主的角度來看,民主過程不只是利益的折衝,同時也是透過理性論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彼此說服、理解,以形塑社群對於共同福祉的共識。不管從象徵或實質的層次來看,「聯共反獨」的大戰略將意味著國民黨逐漸切斷與政治敵手最起碼的同屬關係,使台灣原本已經充滿不信任的民主審議過程雪上加霜。


其實,台灣寶貴的民主發展,早已把「兩岸和平之道」教給了我們。民主自由體制建立在尊重個人價值與尊嚴的根本價值。這理念意味著共同體的成員須學習彼此傾聽、理解、尊重。去年時報與和平基金會舉辦「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工作坊,聚集三十位不同族群與政治認同的民眾進行對話,就是此價值最佳體現。任何拒絕傾聽、加深誤解的政治作為都在灌溉暴力種子。兩岸和平的基本精神也在此,不管政黨或民間,須努力使大陸民眾更加了解台灣,而不是加強對岸對台灣的誤解,換取短暫的和平。


(作者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鯨魚網站 http://www.hi-on.org.tw/  

眉批:剛剛看到阿扁也說要開啟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如果兩岸能和平共存那當然最好,可是我怎麼覺得裡面玄機重重,
台灣一直釋善意,中國那裡除了送我們反分裂法,連爺爺捧上天,上海給兩隻熊貓以外還有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