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名稱:內湖庄役場公會堂(會議室)

類別: 直轄市定古蹟

創建年代: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三四二號

DSC_1171.jpg

日治時代內湖設內湖庄,隸屬於台北州七星郡管轄,役場就是現在的鄉公所,內湖庄役場就設在公會堂的右前方,比照片中的公會堂還要晚2年興建(西元1937年),當時是內湖和南港地區的「庄政中心」。臺灣光復後,此公會堂在1945年被改名為「內湖鄉中山堂」、「內湖區公所禮堂」現在則是「內湖區民活動中心」。

(題外話,我蠻贊成某些地方應該改回他們原本最初的名字,例如公會堂很簡單的就是公民集會的場所,清楚明瞭,台灣到處都有的中山堂是太沈重了一點。區民活動中心也還不錯拉:P)
DSC_1182.jpg

仍然帶有公告鄉里間重要事項任務的布告欄。

DSC_1185.jpg


西元1999年成為台北市文化局的市定古蹟,門口有橘色字體的鐵牌為證。

DSC_1186.jpg


會議室的正門口,如果可以找個機會好好刷乾淨的話,水洗石子的材質其實相當典雅。去拍的這天裡面還有不少小朋友在上課,也許有設置托兒所或是幼教班吧。

DSC_1189.jpg

1930年代很流行的現代裝飾主義樣式,遠看之下有點像骷髏頭,不過那個時候內湖四周可是一大片的農田阿,豎立一棟這樣的建築物肯定非常前衛。牆上的磁磚說是採用「國防色」的淺綠色瓷磚,因為不會反光所以不會被敵機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間發生,1935年興建的房子就開始未雨綢繆,可見當時世界情勢的嚴峻。

DSC_1191.jpg

關於art deco....在google上找到一篇聯合報的專文節錄相關部分如下
台北》遊古蹟 遇見Art Deco裝飾藝術風

Art Deco是1920、30年代間流行於歐洲的裝飾藝術風格,即使距今已八十多年,人們非但沒有脫離它,反而常在日常生活中與它相遇。

最明顯的例子是:影集「慾望城市」的片頭,總是先出現紐約克萊斯勒大廈如太陽光放射般閃閃發亮的大樓頂部,然後才是女主角凱莉裙襬飛揚的模樣。克萊斯勒大廈就是名副其實的Art Deco建築。

Art Deco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特徵,例如,以幾何線條取代繁複的圖案,或因探險風盛行,設計上大量取材古文明的象徵。反映在建築上,摩天大樓退縮輪廓的線條、簡潔對稱的幾何圖形、宛如太陽光放射狀的圖案和層疊的線條等,都是典型的裝飾藝術特徵。

以台北縣市來說,這種風格的建築代表,有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台灣土地銀行台北分行、三峽橋、台北中山堂等。其中內湖庄役場會議室、三峽橋是最具代表性的Art Deco建築。

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堀辻憲二,專研日治時期台灣建築物使用的磁磚。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台灣各地在日據時代留下許多Art Deco風格的建築,儘管在特徵的表現上程度不同,卻豐富了台灣建築的多樣性。

日本也有許多Art Deco風格的建築,但以公共建築居多;台灣各地,凡於1930年代間建造的農會、水利會、公會堂、派出所等,也都受到日本影響。連帶地,民間在建造房子時也會跟著模仿,如台北的迪化街、西螺延平老街。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

 

.觀賞重點:階梯形裝飾

直轄市定古蹟的它,是典型的Art Deco建築。

大門正上方三角形的山牆上有三個拱形圓窗,周遭布滿裝飾,加上呈階梯狀的天際線,是典型的裝飾藝術特色。

另外,入口處的圓柱設計有層次,底座的矮牆造型也是層次分明。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內湖庄役場會議室的日式屋瓦,排水管和雅緻的通氣孔。

DSC_1192.jpg

鐵籬笆的部分把老街和內湖庄役場都圍了起來,無法進去拍攝。畫面最右邊是消防隊,推測也是原本庄役場的範圍。

DSC_1197.jpg

內湖分局原本是設在內湖庄役場裡面,後來遷到現在的大樓裡面。

DSC_1198.jpg

以前內湖很有名的內湖老張胡椒餅,現在搬到金龍路去了,老闆很有個性,零錢請自己準備好,鈔票拿太大張他還不想賣給你。

DSC_1199.jpg

老街店面的二樓,綠色的磁磚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防空用。可惜現在都人去樓空。

DSC_1201.jpg

看牆上的痕跡,當初內湖區公所的業務也有擴展到這裡來。現在早已經搬到民權東路上的內湖行政大樓裡去了。

DSC_1202.jpg

話說內湖庄役所公會堂在民國1999年的時候就成為古蹟,但是兩旁的內湖庄役所和統制倉庫(戰備糧倉)就沒這麼好命了,經過內湖地區居民多年的爭取才在2005年10月13日被文化局公告列為歷史建築物
然而去年卻因為都市更新的開發案,內湖庄役場公會堂到老街的這個區塊卻經歷一場建商違法拆除的風風雨雨。

內湖庄役場慘遭違拆

文化資產與建商的角力

公民會議在社區(1):內湖庄役場何去何從之背景介紹

說實在的如果我是建商,這樣一塊在內湖超精華地段的土地開發案背後所代表的利益當然是難以估算。就算使出偷偷偷拆這樣的步數都值得....。對台北市民政局來說亮麗的業績也是他們升官晉爵的保證,何樂而不為。
但建商,與某部分政府官員眼中的老舊建築物,在我們內湖在地居民的眼中可是最珍貴的文化寶藏。

內湖最近幾年的發展快速,建商此起彼落的蓋著新房子,可能再過一兩年來看內湖他會變得完全不一樣。看著不斷向上飆升的的房價,苦的還是一般的小老百姓。

希望未來的台灣除了整天拼經濟以外也能兼顧到在地文化的傳承,將來有一天我當上爺爺的時候還能到內湖庄役所的公會堂前面和兒孫們講古訴說這塊土地的好山好水好建築。

內湖高中前興建中的捷運線

DSC_1205.jpg

湖光教會,內湖新的地標建築,為內湖添加了點異國風情,聖誕節會有活動唷~

DSC_1207.jpg

文德路上消失前的天際線↘.......現在各位再經過這裡時只能看到高聳的水泥雲霄飛車軌道了:P

DSC_1214.jpg

DSC_1215.jpg

拿手邊遠流出版社出的『認識台灣』查了一下1935年

當年的年度提要寫著:本年有許多個『台灣第一』,中部發生大地震,是台灣在20世紀死傷最慘重的地震。大屯,玉山,太魯閣3座國立公園開始規劃。始政40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盛大展開,象徵了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顛峰,國際級的規模,至今仍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博覽會。台灣舉辦第一次選舉,但台,日人的投票條件落差相當大。雞籠生出版了台灣第一本漫畫集,成為台灣第一位漫畫家。



參考資料來源:
台北市文化局

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

 

Ps.這些照片是今年八月初拍的

本文同步刊載於總幹事的blog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117206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