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批:真是強者....=____=

作者: inosen (小王子的冒險)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我寫在民視討論版上對浪淘沙的建議
時間: Mon May 16 18:06:12 2005

以下是以對民視製作單位的口吻所寫
----------------------------------
首先,還是要肯定製作單位想拍好戲的用意,事實上就戲劇張力及拍攝技巧的用心而言,
相當動人也相當純熟,以這樣的製作成本實屬可貴。之前似乎有一個朋友以比較刻薄的方
式來數落這齣戲劇,其實有點不夠厚道,即使他的某些建議是對的,但由於流於謾罵,使
得貴單位某些工作人員反彈。所以筆者是站在好還要更好的情形下,給貴單位一些誠摯的
建議,還請貴單位參考。

我從第一集到第四集都有看。看第一集時看到一些歷史考證的問題,雖說這是戲劇,但由
於民視在廣告時宣傳這是臺灣第一齣大河連續劇,我對大河劇的想像是從日本人拍的歷史
大河劇而來,他們的製作成本很高昂,這點當然不能拿來跟臺灣的製作成本相提,不過我
想一些基本的考證也許是必要的。

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1895年的辮子問題,基本上製作單位也提及他們的掙扎及考量。我
個人認為即使是只有一集,最好還是忠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又至於有位工作人員舉他家老
照片的例子認為當時的綁辮子的比例不高等等,一方面有些孤證不立,另方面,劇中雅信
的阿公算是新竹的士紳地主階級,這些人在清代後期跟官方的關係頗為密切,如果說連他
們也沒有綁辮子,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又如果看一些日本時代初期的照片,連苦力都
有綁辮子(這些可以參考日本時代初期的臺灣慣習記事雜誌)....貴單位認為頭套有些假
,我認為寧可看來有些假,也好夠根本沒綁辮子好些。也許貴單位可以在下集播出後作個
聲明,說第一集為什麼沒綁辮子的考量,也不虧為媒體扮演教育意義的好示範。

其次,是明治二十八年左右,日本陸軍軍人的制服問題。貴單位在第一集中出現的日本軍
人制服,很明顯是1930年代昭和時期才出現的制服及綁腿。這點有照片為證,請參考:李
淑惠等編輯,《黃虎旗的故事--臺灣民主國文物圖錄》(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2002),頁126。關於詳細的明治28年日本軍人服裝圖片,可以參考日本賣日本戰前軍服
的網站:
http://www.nakatashoten.com/indexmenu.html
這個網站的日本陸軍軍裝服裝品部分的第1頁(編號N1),及第七頁(編號N257,258),
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第三是關於第一集中台籍翻譯的問題,當時(1895年)日人入台時,需要有人翻譯,而臺
灣人會日文的很少,會官話的有之,所以常是雙重翻譯的過程:有兩個翻譯,一個是臺灣
人,會官話及台語,一個是日本人會日語及官話。翻譯時,就需要透過日語翻成官話,再
翻成台語的雙重翻譯,日語叫做複翻譯,可以參見:山根勇藏,〈複翻譯〉,《臺灣民族
性百談》(臺北:南天書局複刻本,1930出版,1995複印)。

既然已經拍了,我也建議製作單位有勇於從善如流及認錯的勇氣,可以製作一個幕後花絮
,將此問題跟辮子的問題一起說明。

再來是第四集的下集預告,預告第五集當雅信向母親說要去當女醫生時,雅信母親說:說
要當醫生,連日本人都沒辦法了,哪輪得到臺灣人。關於這一點,宜改作連日本女人都沒
辦法了,哪輪得到臺灣女人。因為日本時代早期,總督府在臺灣所建的較上級學校,是以
總督府醫學校及師範學校(前身為國語學校)這兩個學校是因為日本人的實際需要,臺灣
的衛生早期不好,日本人為了改善衛生(當然也是為了日人自己)需要大量的醫學人員,
所以才設醫學校,而師範學校則是為了設立公學校需要師資,如果殖民地人民沒有受基本
的語言教育,則
日本的統治很難圓滑。到了後來臺灣人赴日本本國求學者則有許多選擇
就讀法律,而當辯護士(今律師)。在殖民地,不管是南美或其他印度等,基本上殖民地
人民選擇受教及職業時,多選擇醫生,律師等實學為主(醫生地位更高)的職業,或者是
相對收入穩定的教職,影響所及到今天的臺灣社會也是一樣。日本時代,臺灣籍出身的醫
生可說是佔相當多數,成為社會的重要中產階級的一群。這點已無庸置疑,相關研究相當
多,可參考吳文星教授及陳君愷教授的相關研究。第五集即將播出的內容,也許會惹人誤
會。這點是小問題。

最後是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這齣戲或許可以仿效日本大和連續劇,在劇末播出幾分鐘本
集中出現的相關場景及背景,以我所知這齣戲劇是在描寫臺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女士的
故事,日本大河劇都會在劇末介紹該集中出現歷史的場景,還提供如何前往的方式。這樣
或許可以結合臺灣的地方深度旅遊,可以讓該劇更有教育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