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明慶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根據中時晚報十月十一日的報導,教育部在對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提出,一份題為「中小學師資供需與流浪教師問題」的專案報告中,首次公布關於「流浪教師」的統計數字。自從八十三年公布「師資培育法」,八十六學年度開始依新制總共核發了十萬張合格教師證書,其中七萬人已經獲聘為教師。換言之,持有合格證照而無法獲聘的「流浪教師」有三萬人。


教育部並在報告中指出,中小學教師供需之所以失衡,主要是受到自由市場競爭機制的影響、師資培育多元化致使「量」難以估計、不適任教師淘汰不易、教師未能順利退休,以及「少子化」降低師資需求等種種因素所造成。


「流浪教師」的現象,真的如教育部所言,是「自由市場競爭機制」所造成的嗎?換個方式問,為什麼我們不會在自由市場上看到「流浪工程師」,或是「流浪廚師」,而獨獨見到競爭激烈,全台走透透參加甄選的「流浪教師」呢?


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中,想要雇用教師的學校決定了對中小學老師的需求,想要當老師的人們決定了教師的供給,供需雙方則共同決定了教師的待遇,亦即價格。當中小學老師的待遇,相對於其他行業偏高時,想要當老師的人數就會多於社會對老師的需求,自由市場自然會透過待遇的下降來調節供需。一個行業的待遇下降之後,原先想要進入的人自然會轉投其他行業,因此我們不會在其他行業看到「流浪求職者」。


換言之,我國「流浪教師」現象的發生,其實不是「自由市場競爭機制」所造成,反而是因為自由市場受到政府嚴密管制。其根源是政府在中小學教師這個勞動市場上,不但管制了價格,也同時管制了中小學教師的「需求」與「供給」。


我國的中小學,幾乎都是公營的,中小學教師的待遇完全由政府決定。雖然,許多中小學老師認為自己的工作相當辛苦,但是從各校甄選教師時的激烈競爭程度看來,中小學教師相較於同一個人可以從事的其他行業,待遇應是相當不錯的。這個政府制訂的偏高待遇,造成過多的人想要成為中小學教師。


另一方面,政府也是公立中小學教師是唯一雇主,政策制訂下的「學生老師比」決定了整個國家對中小學教師的「需求」。此外,我國師資培育的過程中,透過教育學程的核定和教師證書的頒發,政府其實也牢牢地掌握了教師的「供給」。


因此,政府在中小學教師的勞動市場上,一方面規定待遇,另一方面又同時管制了對教師的需求與供給。價格無法調整之下,供需當然失衡,這才是「流浪教師」產生的真正原因。換言之,「自由市場競爭機制」的不存在,才是問題的根源。

眉批: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流浪教師的問題很有趣,教育部所稱的自由市場機制其實一點都不自由。

延伸閱讀:
選一個好老師?創一個好學校?教師甄聘面面觀
http://www.taiwanschoolnet.org/message/tsnedu/tsn0713.htm
流浪教師 2年甄試30次全落榜
http://www.nknu.edu.tw/~geo/06_DLGeog/001_news/911125a.htm
教師退休預算「證券化」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foN88ZgWMCIJ: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8/today-o8.htm+%E6%B5%81%E6%B5%AA%E6%95%99%E5%B8%AB&hl=zh-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