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天麟

自今年年初以來,儘管我國政府大唱「和解共生」、「政治和諧」,對中國政策更是委曲求全,我國的股市還是每下愈況,加權指數與年初相比跌幅已達負七點三%(至四月廿一日),國人的資產日趨萎縮,受此影響,今年首季工業生產指數成長率較去年衰退零點六二%,整年民間投資成長依主計處估計亦將只有八點九%。

有人說這與國際股市下跌有關,我們不否定國際股市是影響我國股市的一項主要因素。問題是同樣與國際股市有很高連動性的韓、菲、泰、日等國股市的表現都遠比台灣好。相對於我國負七點三%的跌幅,日本股市年初以來跌幅僅為負四點五九%,馬來西亞負四點零九%,南韓股市即是反其道而行,還漲了四點六%,新加坡也漲了三點四九%,泰國零點九%,菲律賓一點零四%(均以四月廿一日收盤為準),可見台灣股市在東亞、東南亞多國中表現最弱,跌幅最大。

也有人說,我國股市是受了三十五號公報之影響,可是三十五號公報的主要作用在於讓企業財務報表更為透明,目的是保障投資人,亦即是一件加強股市信心的措施,屬行政上之利多,而非利空,將其視為股價疲憊之要因,難脫無限上綱之嫌。即使退一步言,我們接受三十五號公報是近一、兩個月股市疲乏之原因,也無法合理解釋去年三月以來我國股市雖獲外資兩千多億元的挹注,仍然委靡不堪的事實。二○○四年新加坡漲了廿一點六四%,南韓廿七點二五%,菲律賓廿五點零六%,日本也漲了十四點九八%,惟獨台灣只漲四點二三%,可見台灣股市今日之問題另有其因。

另一項令人警惕的經濟表現是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之消長,一向被視為國家產業競爭力之櫥窗。可是當南韓的貿易出超去年達二九四億美元,人少地小的新加坡亦有一五七億美元之時,我國只有六十一億美元,在亞洲各國敬陪末座。今年一至三月情況更糟,南韓仍保有相同水準的演出,出超達六十九億美元,可是台灣卻快速下墜,僅三億美元,三月更差,反轉為入超四億美元。更糟的是,新加坡、中國、日本今年一至三月的出超水準都與去年相垀,呈現入超者僅台灣一國。今年第一季出口成長率僅及二點三%。這些數字已隱約在告訴我們,台灣的貿易結構已出現變化,且在出口競爭力方面相對於亞洲各國明顯呈現弱勢。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出口競爭力之弱化非導因於新台幣之升值,因為同一時間韓元為主的亞洲各國對美元匯率之升值都不比台灣低,那麼台灣產業競爭力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導致競爭力下墜呢?

毫無疑問的,我國產業競爭力之下墜是長久以來企業對產業升級努力不足的結果。這是因為台灣的企業,拜語言、文化之方便,有了中國廉價勞工與「以經促統」的政策優惠,可輕易地隨時到中國投資設廠,以量產及壓低勞工、土地資源價格的經營方式,尋求在國際競爭上取得優勢。近幾年我國企業排山倒海西遷中國,創下人類史上企業外移的奇景與紀錄。雖說這是到中國尋找第二春,但經營學也告誡我們「嬌生慣養的孩子總是不出息」的。八年多前(一九九七),一位名叫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競爭力大師應邀來台診斷台灣經濟前景時,就對只想吃軟飯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提出了批評,建議台商眼光勿侷限在中國。他並警告:「過分依賴中國廉價勞工資源,必使產業忽略升級的努力,長期不利國家產業競爭力」。幸與不幸,波特之預言,今天應驗。對中國投資無論是在家數或在金額都僅及我國十分之一的韓國就趁機崛起,在產業競爭力上現已明顯超越了台灣。韓國的企業家與台灣企業家相比,確較富國家責任意識,「寧願死在韓國」也要在自己鄉土埋頭苦幹,數年下來它對中國之出口金額已凌駕台灣,很多產品行銷全世界。反觀不聽信波特大師警語的台灣,錯誤地將產業鎖進中國,終使我國整體產業競爭力日漸落後於鄰國。(註:依韓國輸出入銀行統計,韓國對中國投資累計一○六億美元。我國對中國投資即應已超過一、六○○億美元)

尤其近幾年,政府的「積極開放」大膽西進政策,更進一步將台灣的經濟鎖進中國,這使我國股市資金日趨枯竭,動能日衰。令人氣餒的是他們還大言不慚地預測五月的反彈,我們不否定跌後的股市必有反彈之機,但此種反彈不表示經濟即將否極泰來。

本以為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可喚醒沉淪中的台灣及其領導者。可惜國人及政府官員只清醒了幾天,在一次府院黨高層會議雖然適時祭出了「依法究辦」等遏止中國熱的七點結論,但船過水還是無痕,一切總是光說不練,面對中國國民黨所掀起的朝聖熱,政府還是「樂觀其成」,整個施政仍然以「兩岸」為中心團轉,由國親引發的政壇中國熱正使企業界的登陸熱更加發燒。這樣下去經濟之被邊陲化必不能免,台灣的百姓,股市的投資者也只有自求多福了。(作者為國策顧問)

眉批:喜歡炒短線的結果......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wai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